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新闻中心 >  我院举行“‘新文科’背景下非通用语教师的学科意识与学术发展路径”主旨讲座

新闻中心

发布时间:2020-10-09 作者: 点击量:[]

为扎实推进学院青年教师的学术能力,学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晓萌教授于2020年10月8日14:00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做题为“‘新文科’背景下非通用语教师的学科意识与学术发展路径”主旨讲座,此次讲座由院长助理谌华侨主持,学院全体教师与校内外师生共同参会。

首先,谌华侨助理就讲座的背景和目的做了简要介绍。

随后,孙晓萌教授从“新文科”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时代需要、“新文科”建设的重点任务、外语学科学术研究新变化方面具体阐述,阐释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在空间维度、历史维度、文化维度、社会维度基础上的主要内容,对亚非地区研究的概念进行界定,并指出了亚非地区研究的学科特点、学科前景以及人才培养特点。

讲座进行中

通过对伦敦大学亚非学院(SOAS)人才培养模式、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、北京大学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三个案例的分析,详细阐述了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层次。孙教授强调,非通用语教师需要具备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系统训练、具备西方文献和对象国语言扎实的语言技能、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素养。与此同时,非通用语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、语言与研究、理论与实践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、国别研究与区域研究的关系。

谌华侨助理就警察学院与重庆非通用语学院联合培养复合型学生,向孙教授请教。孙教授肯定了此次实践探索非常有意义,并提出了语言学习需要时间的积淀,建议学院教师深度参与新课程的开发,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研究。

与会老师们就国别区域研究资料的收集,语言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的融合性,新生是否适合参与科研,学生大创项目资料查找,西南地区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特点,如何结合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,高校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田野调查等方面向孙教授请教,孙教授一一耐心解答。

讲座中孙教授进行问题解答

最后,谌华侨助理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,并感谢孙晓萌教授的分享。他指出,孙教授提出的“新文科”背景下学科意识对非通用语教师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老师们要结合自己的兴趣,细分学科门类,开展深入研究。学院诚挚邀请孙教授参加四川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,期待孙教授莅临学院开展相关活动。

图文:李玲

审核:谌华侨